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
新闻中心

行业新闻

中国禁令引发蝴蝶效应,重塑全球固废处理系统

作者:admin 日期:2018-09-01 08:06:21

图片关键词

禁令后,包装业遇“断粮窘境”

不久前,华东、华南、华北等地区多家造纸厂再次公布上涨价格,上调废纸价格30-100元/吨。据央视财经报道,今年上半年,成品纸市场迎来涨价潮,白板纸、瓦楞纸、箱板纸等纸种价格全面上调。

近些年网购的普及刺激了包装行业的需求,几乎每一个快递包裹都预示着对包装纸的需要。而在“洋垃圾”禁令之下,包装行业上下游各种变量都面临着复杂的情况。

上游纸厂原料价格上涨的压力给整个产业链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。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包装企业,一方面要面临顾客对包装设计日益挑剔的眼光,另一方面对包装纸成本的增加望而却步,可谓两头承压。

图片关键词

在被称为“江北塑料第一镇”的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刘官庄镇,曾有多家“小作坊式”塑料加工厂,形成包括原料产销、吹塑产品、塑料制品等一整条塑料产业链。

图片关键词

清华大学环境固体废物控制研究所教授蒋建国称:“‘洋垃圾’禁令期间,相关企业可能都要面临洗牌,产业结构升级优化,大的企业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,小散乱的企业可能难以生存。”

李志青同样在其评论文章中表示:“‘洋垃圾’被禁止之后,再生行业的原材料供给缺口需要依靠国内“土垃圾”补足,就会倒逼国内的土垃圾做好后端处理,再进一步倒逼前端的居民社区垃圾分类做得更好。”

图片关键词

各国废物回收体系面临重塑

此前,这些固体废物都可以作为商品运至中国。如今,中国完全禁止了包括废塑料和混合纸在内24种材料,对于禁令之外仍可正规进口的硬纸板、废金属等也大幅提高了标准,要求杂质占比例不超过0.5%。一些工厂老板表示,现有设备根本无法将污染物含量降到这个标准,因而不得不支付每吨70美元的费用,将固废运往垃圾填埋场或焚烧炉。

一些工厂正试图采取措施清理回收物流,包括放慢加工设施运行,或者限制接受的材料类型等,“每家从业者正陷入挣扎”。

而在其他国家,中国的“洋垃圾”禁令也同样在重塑回收行业。在美国科学促进会期刊《科学进展》(Science Advances)2018年6月发布的一篇研究论文中,佐治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收集了从1988年到2016年中国进口塑料垃圾的数据,据此推测,预计到2030年,全球可能会有1.11亿公吨的塑料垃圾无处可去。

“这是一场国际危机,我们无法承受这些费用。”一家回收厂老板在波士顿环球报的采访中称。研究者通过数据绘制出2016年中国塑料废物进口来源及1988-2016年累计塑料废物出口吨位图。橙黄色线条为2016年中国塑料废物进口数据,灰色为1988-2016年各国出口数据,颜色越深,出口越多。

图片关键词

“世界工厂”与“全球垃圾回收站”

这条进口供应链之所以得以运转,源于每个环节各自获利。对发达国家而言,严格的环境标准与较高的劳动力成本意味着废物处理费用高昂,出口至中国无疑是一种更为经济的方式。《中外对话》研究院冯灏撰文分析:“对于发达国家而言,国内处理的费用大概在每吨400美元至1000美元。运到中国,即便加上运费,每吨的成本只有10美元至40美元。”

对于中国而言,彼时享誉全球的制造业需要更多原材料。“中国收纳的‘洋垃圾’主要是塑料、废纸、金属材料等,都是还有一定回收利用价值的原材料 。”蒋建国称,“我国此前进口这些固体废弃物,作为发展资源不足的补充。”

在李晓的记忆中,货船会停在刘官庄镇的港口,“洋垃圾”压缩包进入到家里的小工厂中,拆解后粉碎、清洗。“进口塑料都是经过分类的,是质量比较好的材料,其次是国内工厂的废弃材料,最次的是国内垃圾回收站运过来的,比较脏也难处理。

除却原材料需求,“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有利润可图,也是‘洋垃圾’进口的驱动因素。”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生活垃圾处理委员会秘书长徐海云称。

图片关键词

“只要停止一些事情,就可以撬动全球贸易体系——禁止‘洋垃圾’就是其中之一。” 安大略理工大学能源系统和核科学副教授丹尼尔·霍恩威格在其文章中表示。

图片关键词

据此,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污染的“避难所”,“洋垃圾”的转移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。从1995年到2016年,中国的年垃圾进口量从450万吨增长到4500万吨,二十年间翻了十倍。据商业咨询机构China Briefing的数据,2016年,美国废纸出口中,有三分之二以上直接送到了中国。欧盟27国中,87%的再生塑料直接或间接运至中国。

出于控制发达国家“污染转移”、保护发展中国家环境的需要,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9年通过了《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》,对各缔约国进出口危险废物的国际义务及其法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。中国于1990年3月22日在该公约上签字,也是世界上最早加入的缔约国之一。

不过,一个公约不可能避免所有的污染转移,经济与环境的双重问题很难用环境约束来解决。由于环境处理的高成本以及输出国严格的环境规制,《巴塞尔公约》生效之后,“洋垃圾”越境转移依然存在。

蒋建国介绍:“产业机构升级是一个原因,环保意识增强与遏制污染的考量也是。随着我们国家废品产生量也越来越大,处理处置出现了很大问题,洋垃圾挤压了国内废物回收的动力和空间,带来的二次污染隐患也越来越得到重视。”

中国的“洋垃圾”禁令对欧美国家的影响,也暴露了全球此前依赖单一进口商的脆弱性。不过,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拒绝“洋垃圾”之后,其他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,例如东南亚、中东、拉美各国,正可能成为新的“垃圾场”。

这种选择相较之前的污染转移并无本质改变,,依旧建立在国家间经济发展不平衡、落后国家对环境保护不够重视的基础上。克里斯托•哈利姆(Christine Halim)对《南方周末》表示:“中国禁令将有助于倒逼印尼提升回收系统水平,但也不希望印尼沦为欧美新的垃圾场。”

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公开发言中称:“重要的是大家要统一到巴塞尔公约的精神上,各个国家都要立足于自己产生的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,自己来减量、自己来处理、自己来消化,这样很多事情才会更好地理解和解决,也有利于全球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普及和推动。”